密度。变奏中部的展开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而这意味着,一些重要的且不同寻常的东西要来了。
果然,从变奏10开始,所有古典乐的大佬们同时专注的看向了王榭,因为王榭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节奏或音型变换,开始对和声大动手脚。
王榭的演奏也开始激烈了起来,他大幅度的演奏动作、重复的和弦,让冲突效果不断积压着矛盾与张力,让所有
不再满足于变奏结尾快速简略的和弦解决。
但是偏偏在整首曲子即将进
高
的时候,他却重新回归了平静。
这种戛然而止,正是变奏11。
这种欲吐未吐的感觉让观众们浑身难受,反倒是大佬们却感受到了一阵的愉悦。
因为变奏11的速度虽然骤降,但是其张力却不减分毫,强音、附点及装饰音的应用都在平和的表面下潜藏着波涛汹涌。
然后,变奏12开始了,大师们期待已久的c大调主旋律终于随着潜藏着的波涛逐渐释放了出来。
沉稳的节奏型伴着旋律的出现让许久的期待获得了满足。
王榭也随着高密度音型的不断推进,经过一个短小
悍的尾声后,王榭
净利落的收手。
整曲结束在了一个c大调主和弦中。
“啪啪啪!”
最开始的掌声,来自古典乐大师们的包厢里。
“一个主题加十二重变奏,牛批!”
“多么令
惊讶的才华啊,竟然能将这段简单的旋律进行了十二次风格各异的尝试。”
“最令
震撼的是,这听似简单的旋律,里面却蕴含不少巧妙之处。”
“毫不夸张的说,王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集灵动、柔美、坚韧和热
于一身的传世佳作。”
“这十分钟,是我渡过最美妙的十分钟了。”
“乐圣再生也不过如此吧?”
“这已经不算是天赋了吧,这是道尊捉着他的手写的吧?”
“你们说,他这么轻松的拿出来这种曲子,是不是他还有更好的?”
“不可能吧?”
“……”
但是很快,古典乐大师们终于反应过来了,原来王榭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原来是这样的。
“好家伙,差点都忘了,王榭这十二变奏来源于一首儿歌。”
“怪不得他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观众们肯定会因为好而关注这首曲子。”
“我敢说,从今天开始,这首古典曲子甚至比不少流行音乐还要流行。”
“所以,这也算是一种思路。”
“流行?古典?我服了!”
“光是这话题度,就比所有古典传世作品都要大了吧。”
“……”
而这个时候,现场的观众们这才终于反应了过来。
“卧槽!12重变奏!王榭用一首儿歌的曲调写了12重变奏!”
“12重?不是9重吗?”
“我只听出了8重啊???”
“打扰一下,你们在说什么东西?我们听的是同一首曲子吗?”
“音痴走开!”
“我稍微解释一下,他们说的变奏,就是‘一闪一闪亮晶晶’那一段,你能听到王榭老师弹奏了几次?他每弹一次就是一次变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