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隋唐建后宫

关灯
护眼
背景、资料介绍和作者公告 品读杨广(转载)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阳,屯军上春门,隋朝达官子弟多附之"。杨广闻报,十分惊恐只得放弃攻打高丽,火速回师平定了杨玄感的叛

杨玄感的这次叛,虽然很快被平定,但隋朝的国内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毫无疑问,杨广开始大刀阔斧的建东都修运河已经积蓄了不少民怨,到了第一次征高丽时,他又征调"民伕二百万,以运送衣甲、粮食等。造海船的民工夜站在水中,皮肤溃烂,腰以下生蛆,死者甚众",在这次出征之前,就发了长白山农民起义,甚至山东、河北广大地区的民纷起响应,起义军"多者十余万,少者数万"攻郡县,杀长吏,不过当时的农民起义杨广并没有放在心上,心中只为征服高丽而焦躁。到了第二次征讨高丽失利后,隋朝国内的农民起义已是风起云涌,且两次征讨高丽已经使得隋国内的社会生产力遭到了极大的坏,以至于使得大业前期还繁荣富庶的隋朝出现"农村极度缺乏劳力和耕畜,大量土地荒芜,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坏,民难以生活下去"的悲惨景象。

但是这些并没有动摇杨广征伐高丽的决心,到了大业十年(公元614年),他不顾国内危机四伏,再次亲征高丽。沿途已有大批士卒逃亡。不过此次隋军获得胜利,在平壤附近,隋朝的水军打败了高丽军队。高丽王高元大为恐惧,遣使请降。杨广见国内农民起义烽烟四起,无心再战,班师回朝。

三征高丽,终于架空了隋朝,让大隋火速走向灭亡。不可否认,杨广是一个拥有文才武略的大气帝王,但是也正因为如此造成了他刚愎自用的格。他认为"有德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在"德"和"功"之间,他选择了"功",终于因用民过重,急功近利而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6.秃爪雄狮

李家的二公子李世民和杨家二公子杨广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相似了,然而在后世史家笔下,一个是君,一个是明君。功与过,孰能分清?由唐朝写下的《隋史》对杨广的评价真的是客观的吗?为何只有三子二,始终眷恋他的正妻萧后的杨广却成了世中最荒的皇帝呢?

隋朝末年,天下大,民不聊生,杨广看着山河碎,心灰意冷,脆从东都洛阳迁到了江都,命王世充挑选江淮民间美充实后宫,每以酒色取乐,麻痹自己。正如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中说"炀帝见中原已,无心北归,滞留江都",此时的杨广是一个崩溃了的杨广,他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已经损失殆尽,迁到江都是逃避,沉醉酒色也是逃避。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杨广的这句诗该是他当时心的最好写照。那时的他如同一被磨秃了利爪的雄狮,黯然地呆在自己的宫殿中等待死亡的来临。江都是他霸业的兴起之地,在江都当扬州总管的子是他青年时期最快活的子,那时候他逸兴飞扬,心中充满了豪壮志,前景一片光明,而现在的他是临当西落的太阳。杨广是个活得很清醒的皇帝,到了此时,他早已知道迎接自己的会是什么,所以他才会引镜自照,对萧皇后说:"好颈,谁当斫之!"末已经到来,乾坤也无法扭转,时至今,除了得过且过,除了金樽美酒,长袖美,还有什么呢?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江都粮尽,杨广的随从卫士是关中,谋划逃归故里。将军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宇文士及以及司马德勘、赵行枢、裴虔通等煽动隋军卫士发动政变,攻宫中。那时的杨广面对这些昔的臣子,心中五味杂陈,他问:"我犯了什么罪?"叛官们历数他的罪恶,杨广说:"我实在是对不起百姓,但是却没有对不起你们,你们跟随我享尽荣华富贵,却为何要对我这样?"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当叛官要杀死他时,杨广依旧保持着帝王的尊严,他说:"天子自有天子的死法,怎能用刀杀,取毒酒来。"叛官们不许,杨广便解下巾带给叛官,然后被士兵拥内室缢死。杨广死时五十岁,在位十三年。

唐李渊登基后,为了表明隋唐革命是顺天应,刻意强调杨广的恶政,他亲自以在朝天子的吻赐杨广谥号为"炀",这个谥号代表着"好内远礼,逆天虐民,去礼远众",从此,杨广一代君,一代昏君的形象就初步确立了。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魏征编写《隋书》,对杨广的评价是"荒无度,法令滋章,教绝四维,刑参五虐,锄诛骨,屠剿忠良,受赏者莫见其功,为戮者不知其罪。自肇有书契以迄于兹,宇宙崩离,生灵涂炭,丧身灭国,未有若期之盛也?"严厉之余,不免让多想,说荒无度,杨广一生只有3个儿子2个儿,且始终眷恋他的正妻萧后,没有能取代她皇后的地位,而一代名君唐太宗却有14个儿子,21个儿。历史上说杨广荒的有一就是他宠幸了自己父亲的妃子宣华夫,但是唐太宗也曾强娶弟媳为妻。说他造成生灵涂炭,李世民生前最后几年,也曾因为三征高丽搞得民穷国疲。

李家的这个二公子跟杨家二公子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相似了,后世史家笔下,一个是君,一个是明君,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是因为杨广作为亡国之君,被传统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