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园

关灯
护眼
第二章 出仕(四)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这种话从李渊嘴中说出来,与普通嘴中说出来有着截然不同的分量。李氏兄妹都沉默了下去,思考了好一会儿,长子建成才再度把话提起来。

“依我之见,我们李家可以厚待之,以恩义结之。他是个讲义气的,否则也不会主动把放火的责任跟弘基兄分担!”

“就怕他不知道感恩,昨天爹爹答应举荐他当队正,他连谢字都没说!”已经过了一整天,李婉儿对昨傻小子的失礼行为依旧耿耿于怀。

“他当时不是怕拖累咱们么,刘大哥已经解释过了!”李建成宽厚地笑了笑,替李旭说了句好话。既然父亲想拉拢此,自己少不得也要费些心思。如果将来真是个世,那小子箭法超群,武艺据说也不错,留在李家至少可以当个悍卒来用。

“要不感恩,就杀了他。不为我用,必杀之!”李元吉从母亲膝盖上跳下来,故作凶恶地说道。也许是因为年龄太小,不知道杀戮为何物的缘故。“杀”字被他说得像玩耍般,格外轻松。

“谁教你的这话!”李渊却板了脸,厉声质问。

李元吉见父亲生气,吓得立刻躲到了母亲的身后,边藏,边小声嘀咕:“《后汉书》上说的,爹爹如果觉得不对,孩儿改好了!”

“老爷,他还是个孩子!”窦氏夫笑着替儿子打圆场,伸手将元吉从身后拉出,再度放在了膝盖上。“有什么不对,你一点点教好了,何必动不动就瞪眼睛!”

妻子在身边,李渊知道自己教训不了孩子。无可奈何地叹了气,说道:“都是被你惯的,动不动就提杀字。自己又没什么本事,将来难免会给家族招惹祸端!”

“才十岁的孩子,有什么祸端。再说了,他不是在替你出主意么?”窦氏怜的摸着元吉的脑袋,低声替儿子辩解。

她亲自为李渊生了四个儿子,长子建成老成宽厚,是个守业之才。二子世民气度恢宏,也是个能在世间立足的俊杰。三子玄霸体弱多病,留在老家没带出来。所以,窦氏把应该给两个儿子的都给了最小的儿子。虽然这个小儿子子差了些,但聪明好学,武艺上进步也快。

“世民,你怎么认为!”李渊不再理睬元吉,把目光转向了话不多,但行事分寸感极强的李世民。

“这个子很质朴,阅历浅,脑却不简单!”一直没说话的李世民缓缓地分析道。“有句话说得好,君子直,可欺之以方……”

他笑了笑,不再继续说下去。目光看向自己的父亲,明亮的眼睛中充满了得意。

注1:大隋军制,十为火,火有火长。

天渐渐转冷,李旭的心也一天比一天变凉。在他心中,真正的官军应该是罗将军、步校尉那样叱咤风云的铁血男儿,绝对不该是身边这些混吃等死的家伙。这些非但没有马上取功名的雄心,甚至学一学怎么握刀的心思都没有。

但失望的心并不影响他每天带队巡仓,也不影响他与上司和同僚们打成一片。刘弘基那天教导得好,如果你没有力量改变现实,只能强迫自己去适应。怀远镇这里虽然不理想,总好过了去别的行军中做小杂兵。况且身边这些同僚虽然懒了些,色了些,心肠却都不坏。至少他们从来不做强买强卖,欺压良善的勾当。

‘行军和虎贲铁骑不一样!’经过了近半个月的琢磨,并与王参军等老油子请教,李旭终于弄明白了大隋军制的概况。依照建国以来的传统,全国兵马分为禁军、府军、边军和行军四大类。其中禁军也称内府,是二到五品官员的后代才能加的地方。而府军和边军是大隋的常备兵马,加后全家可以免除课役。至于行军,则属于朝廷对外大规模作战才拉起来的临时队伍,通常由府军老兵担任队正、火长一类军官,普通士兵全是强征来的百姓,铠甲、兵器和战马都需要临时征来的士兵们自己准备。

此番东征,皇帝陛下一共征召了一百三十万,以府军为骨组建了十二个行军,每军马从五万到三十万不等。唐公李渊负责在怀远镇替所有兵马准备粮,不隶属于任何行军。皇帝陛下专门给了他一个从五品司库督尉的职务,辖一千二百,分为四个团十二个旅。能当上火长、队正、旅率、校尉的,几乎每个身后都有各自的背景。

“实话实说,咱们这帮兄弟就是来混几天子,顺便捞点功劳回去给父母长脸的。你别那么看不开,整天没个笑模样。虎贲铁骑是厉害,咱大隋倾国之力不过养活了五千来。连皇上东征高丽这么大的事儿都舍不得带上,你算算有多娇贵。老弟你在这是个队正,到那里去,估计连火长都没的做,别想不开,!”王参军一边安慰着李旭,一边劝酒。他出身于淮南王家,世代簪缨的大户。可惜投错了胎,庶出。所以无法靠门荫当官,只好到军中先积累些功业。

生行乐须趁早,兄弟!功名自古马上取,这话不假。但万一失手,就成了帮对方取功名的那颗。看开点儿,有唐公帮衬着,你还愁不发达么?”说这话的是掌管刀甲、仪仗、厚衣、被褥的司仓参军齐凝,大伙都习惯称他为老齐。年龄只有二十五岁,看上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