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策

关灯
护眼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八十二章 大好机会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将美军锁定在大陆战场上,即让美军放弃中东、北上救援俄罗斯,能够最大限度的维护共和国的利益。

当然,如果就此认为杜奇威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俄罗斯,那就大错特错了。

前面提到,处理物资过境问题的时候,欧盟很有可能与美国达成了秘密协议。受此影响,即便俄罗斯战败,欧盟出兵东欧,抢在共和国之前控制白俄罗斯、摩尔瓦多、乌克兰与俄罗斯的西”旧辽,也不会因此与美国开此一来,杜奇威就应谤渊四,欧亚大陆上的主战场不是俄罗斯,而是中东。说愕准确一点,俄罗斯的结局不会让欧盟在两个超级大国间做出选择。可是中东局势的发展与变化却足以让欧盟挑边站队。换句话说。只要共和国消除了西北方向上的威胁,即打败了俄罗斯,就会出兵中东,控制“世界的十字路。”只要发展到这一步,不管欧盟有没有出兵控制东欧地区,也得搭上共和国战车,并且积极主动的参与对美作战。要不然的话,欧盟就将成为美国的挡箭牌、共和国的拦路虎不管共和国高层是觉得有必要树立第三个,强大的敌。在以击败美国为根本目标的况下,共和国军队肯定会让欧盟做出选择。

由此可见,对美国来说,俄罗斯的最大意义是消耗共和国军队的战。

虽然对美国来说,最理想的结果是在不出兵的况下,让俄罗斯拖出数以百万计的共和国军队,从而让美国军队能够在其他方向上发起反击,最终击败共和国,但是在出兵俄罗斯之后,美国当局没有理由改变既定战略,即在俄罗斯战场上消耗共和国军队,为其他方向上的战略反击与战略进攻创造机会。

如果将美国出兵俄罗斯的时间、以及增兵俄罗斯的行动与太平洋战场上的塞班岛登陆作战与马里亚纳海战联系起来考虑,就能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美国一直没有偏离既定的战略方向,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同一个,

标。

这就是,在中东地区发起战略进攻。

杜奇威将阿尔梅尔派往莫斯科,却将部署在中东地区的力万主力部队留了下来从增援俄罗斯的角度出发,将部署在土耳其的力万大军派往乌克兰的难度,肯定要比将国内的部队送到波罗的海与北大西洋上的港容易得多,即便向土耳其增兵,也更加容易,足以证明美国总统仍然决定在中东地区有所作为。

事实上,这也正是前面提到的,杜奇威看到的机会。

设想一下,如果疯狂增兵俄罗斯的引策奏效,即让共和国当局断定美军将在俄罗斯发动规模浩大的战略反击事实上也确实发动了战略反击,并且把俄罗斯当成主战场。那么共和国当局肯定会将主力部队留在大陆战场上。以袁晨皓的格,在兵力充足的况下,肯定会与对对攻战,即利用美军发起进攻时防线上的漏,积极主动的进行反击,并且将反击发展成战略进攻。到这一步,也就是美军在中东战场上发动进攻的时候,共和国陆军肯定会左右为难。对美军来说,只需要做到一点。即赶在共和国军队完成调整前取得胜利,就能在中东战场上取胜,至少能够多坚持好几年。

不管怎么说,打到这一步,共和国军队的处境肯定会非常艰难。

有点想不通的是,在7月底之前,裴承毅并没向中东战区增派部队,也没有让袁晨皓重点提防南面,而是做了一件让难以理解的事。将大陆战场分成南北两个部分。由袁晨皓继续担任战区司令、并且兼任南部方面司令,而在战争发前已经处于半退役状态的苏劲辉上将出任北部方面司令。

随着大陆战场的战线迅速拉长。增设一层指挥机构不是什么问题,毕竟战区司令部很难照顾到所有方向。比如在第二进攻战役中,袁晨皓就没有让北方战线与中部战线上的部队发挥应有的作用,特别是第七战斗单位与第十战斗单位,只到战役结束。都在战场外面打酱油,这无疑是在费宝贵的军事力量。问题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换帅,不是欠考虑,就是别有用意。

显然,裴承毅肯定是别有用意。

客观的讲,在战区司令部下设方面司令部。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增强了大陆战场的容纳能力,而首先让想到的,就是裴承毅打算向大陆战场增兵。更重要的是,增兵的直接目的肯定不是增加战略预备队的数量,毕竟在进攻方向有限的况下。增派的部队再多,也很难将部队的战斗力发挥出来,只能使更多的部队在战场外打酱油。也就是说,裴承毅希望通过设置两个方面司令部。从两个方向上发起进攻,或者在两个方向上番发起进攻,不给对手任何喘息机会。

如此一来,任行都会相信,裴承毅准备在大陆战场上大一番。

毫无疑问,这也正是让难以理解的地方。

要知道,以裴承毅的才能,不可能不知道,杜奇威压根没有打算在大陆战场上与共和国军队拼个你死我活。在敌明摆着要在其他方向上动手脚的况下,裴承毅却在向大陆战场增兵,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当然,也许有会认为,这是围魏救赵,是在积极争取主动权。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