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策

关灯
护眼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八十二章 大好机会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问题是,俄罗斯是主要打击对象吗?前面已经提到了,真正决定欧亚大陆局面的不是俄罗斯,而是中东。如此一来,就算共和国军队在大陆战场上攻城拔寨,把俄罗斯打得一败涂地,也很难弥补在中东战场受到损失。甚至可以说,即便美军只在中东战场上取得了非常有限的胜利,也足以弥补在俄罗斯的损失。由此可见,增兵俄罗斯不是争取主动权,而是在回避问题。

不管怎么说,裴承毅绝对不是回避问题的

可以说,这也是最让想不通的地方。

如果不是裴承毅的才能摆在那里,而且袁晨皓并没反对这一战略调整,恐怕很多将领都会认为元首犯了错误,甚至会因此导致共和国的决策层出现严重分歧。

反过来看,裴承毅的这一反常举动。也让杜奇威大惑不解。

要知道,杜弃威绝对不会低估裴承毅的能力,也就没有理由相信,裴承毅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更重要的是,在做战略”殆凶时候。杜奇威肯定会留上一应付随时可能出现况。

根据战后获取的一些资料,在增兵俄罗斯之前,也就是6月初,美国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战争动员,其中美国陆军的动员兵力高达团万。虽然比计发的少了匆万主要是陆战队拥有更高的优先权,但是算上战前保有的兵力,以及属于预备役的国民警卫队,美国陆军的总兵力也已超过劲万。如果从绝对数量来看,美国陆军还不如伊朗陆军同期伊朗陆军的总兵力超过了劲万,可是按照战斗力计算,美国陆军仅次于共和国陆军,是世界上第二强大的地面部队。更重要的是,美国周边没有陆上强国,甚至没有敌对国,也就没有必要在本土保留一支强大的正规军美国陆军扩充的时候,国民警卫队也在动员,而且按照美国法律,正规军无权在国内行动,只有具有民兵质的国民警卫队才能在本土执行维护治安在内的各项任务。也就是说,美国陆军的如万军队全部可以用在境外战场上。事实上,到这个时候,美国派驻境外的地面部队只有,力万,除掉陆战队,美国陆军的驻外部队实际上连四万都没有。也就是说,美国陆军还有大约四万可以动用的作战部队。而且这些部队已经完成了基本练,具有基本战斗力。

哪怕这百万大军的经验非常有限,因为拥有夫量先进武器,战斗力也不容小觑。

实事求是的讲,杜奇威确实留了一手。而且对战局的预测非常悲观。不然也不会留下如此多的战略预备队。考虑到美国的强大海运力量早在田年,美国就立法,规定所有属于美国企业所有的船只都得在国内、或者指定的盟国注册,并且与联邦政府签署相关的征召合同。到战争发前,美国已经是仅次于共和国的,全球第二大商船拥有国。战时可以动员的运输船只多达烈艘。更重要的是,美国还在田年的时候出台了一份旨在帮助造船业复兴的法案,即以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企业兴建造船厂,并且为所有在美国本土建造的船只提供高额财政补贴。到战争发的时候,美国的年造穿能力已经超过引乙吨。当然。实际造船量远远没有这么多,向包括俄罗斯与中东在内的前线运送几十万地面部队。肯定不是什么难事,不然美国陆军也不可能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将刃多万官兵与配套的武器装备送到俄罗斯。

从这也看得出来,杜奇威从未小看裴承毅,更没有低估共和国军队的战斗力。在所有都认为裴承毅在出昏招的时候,恐怕杜奇威也不会失去理智。正是如此,杜奇威将原本计划在7月底发动的战略进攻行动延迟到了8月初,想在摸清楚况,也就弄明白裴承毅的真实意图之后再做出如此重大的战略决策。结果是,到了8月2,也就是杜奇威计划发起战略进攻前的第三天,年过刃的苏劲辉上将到达叶卡捷琳娜堡,正式以方面司令的身份主持北纬钙度以北地区的作战行动两个方面战场的实际界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基本上以莫斯科为中心向东延伸,因此这条界线也被称为“莫斯科线”。这下。连杜奇威都有点迷糊了,裴承毅难道大选牺牲中东地区?

当然,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问题是,裴承毅敢于牺牲中东地区,就愕具备一个前提条件。

正是如此,在苏劲辉到达叶卡捷琳娜堡的当天,杜奇威就派国务卿去了伦敦,以总统特使的身份,通过英国首相,在集盟内部约见法德意等大陆国家的领导,并且向这几个与共和国亲善的国家传达了一份非常重要的信息。

不用猜,杜奇威送给欧洲国家的信息,肯定对共和国没有好处。

从当时的况看得出幕,杜奇威肯定希要用实实在在的战场局势,让那些认为能够从共和国身上获得好处的欧洲大陆国家相信,不同文明的国家根本靠不住,真正能够给欧洲国家带来好处的是美国。

这里就涉及到了前面提到的“前提条件。”

从前面的介绍中就看得出来。中东地区的重要,除了其自身的战略价值之外,最关键的就是对欧洲的影响、准确的说,是对以欧洲集体安全组织成员国为主的欧洲大陆国家的影响。杜奇威死死盯住中东地区,就是希望借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