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
五十两银子。
只要具备基本的社会学常识,你应该已经猜到那位太监兴安给皇帝陛下出的“好主意”就是行贿。
皇帝向大臣行贿,可谓是空前绝后,而行贿的数额也实在让
啼笑皆非,竟然只有一百两!
这就是兴安先生尽心竭力想到的好办法,千古之下,仍让
匪夷所思,感叹良久。看来小时候好好读书实在重要,这样将来即使做太监也能做个有文化有见识的太监。
明朝那些事儿2朱祁鎮篇第六十五章
章节字数:3827更新时间:07-02-2216:47
[503]
这六位仁兄拿着这点银子,着实是哭笑不得,虽然明朝工资低,但这些重臣们自然有各种各样的计划外收
,怎么会把这点钱放在眼里,但他们明白,别的钱可以不收,这笔钱不能不要,这可不是讲廉洁的时候,不收就是不给皇帝面子。
收下了钱,他们得知了皇帝的意图:改立太子。
不管是谁的钱,收下了钱,就要帮
办事,这条原则始终都是适用的,更何况是皇帝的钱,六位大臣就算再吃黑也不敢黑皇帝陛下,于是他们纷纷表示同意,并建议马上再立太子。
兴安搞定了这六位大
,便继续在群臣中活动,具体说来就是送钱,当然数额和之前差不多,出乎他意料的是,事
竟然十分顺利,群臣纷纷收下了钱,同意了改立太子的倡议。这自然不是因为收了那点钱的缘故,只是大家都知道朱祁钰的目的,不敢去得罪他而已。
倒也不是所有的
都装糊涂,吏部尚书王直就发扬了他老牌硬汉的本色。他万没有想到,皇帝竟然出此下策,公然向大臣行贿,所以当别
把他那份钱拿给他时,他拍着桌子,捶胸顿足喊道:“竟然有这种事,我们这些大臣今后怎么有脸见
啊!”
有没有脸见
都好,反正事
最终还是办成了,景泰三年(1452)五月,朱祁镇的最后希望——皇太子朱见
被废,朱祁钰之子朱见济继任太子,在朱祁钰看来,千秋万世,就此定局。
但他想不到的是,就在他风光无限的时候,一
潜流也正在暗中活动,而这
潜流的核心是一个满怀仇恨和抱负的
。
八月十八
,另一个
的命运
让我们回到四年前的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十八
,就在那一天,于谦挺身而出,承担了挽救帝国的重任,为万
推崇,并从此开始了他
生中最为光辉的历程。
但就在那一天,另一个
的命运也被彻底改变。
“而今天命已去,唯有南迁可以避祸。”
这就是那一天徐珵的发言,接下来他得到的回应我们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建议南迁之
,该杀!”
这两句话就此决定了于谦和徐珵的命运,于谦在众
的一致称赞推举下成为北京城的保卫者,荣耀无比。
而徐珵得到的是太监金英的训斥:“滚出去!”(叱出之)
然后,他在众
的鄙视和嘲笑中,踉踉跄跄地退出了大殿。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竟然会因为这句话被群臣耻笑,被看作贪生怕死的小
。
他很明白,自己的政治前途就此终结了。
[504]
其实很多
都想逃走,我不过是说出了他们心底的话,为何只归罪于我一个
?
受到于谦的训斥,被众
冷眼相待的徐珵失魂落魄地离开宫殿,向自己家走去。因为只有在那里,他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宁。
可他想不到的是,还没等他到家,另一个打击又即将降临到他的身上。
因为当他走到左掖门的时候,遇到了一个
,这个
叫江渊。
江渊是徐珵的朋友,也是他的同事,时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二
平时关系很好,而江渊见到徐珵如此狼狈,便关心地问他出了什么事。
徐珵十分感动,哭丧着脸说道:“我建议南迁,不合上意,才落得这个地步。”(以吾议南迁不合也)
江渊好声安慰了徐珵,让他先回家去好好休息,凡事必有转机,自己也会帮他说话的。
然后,江渊在徐珵感激的目光中走进了大殿,他朝见朱祁钰后,便以洪亮的声音,大义凛然的说道:“南迁决不可行,唯有固守一途耳!”
几个月后,江渊被任命为刑部侍郎,文渊阁大学士,成为朱祁钰的重臣。
这真是
彩的一幕
徐珵绝望了,并不只是对自己的仕途绝望,也对
心绝望,当时无数的
都在谈论着逃跑,而自己的这套理论也很受支持,可当自己被训斥时,却没有一个
帮自己说话,那些原本贪生怕死的
一下子都变成了主战派,转过来骂自己苟且偷生,动摇军心。
这出
意料的戏剧
变化给徐珵上了生动的一课,也让他认识到了世态炎凉的真意。
这之后,每天上朝时,很多
都会在暗地里对他指指点点,嘲讽地说道:“这不就是那个建议南迁的胆小鬼吗?”而某些脾气大的大臣更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