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二十年,都未曾寻到踪迹。”
“最后他在那萦绕于耳、
夜不休的诵经声中渐渐变得痴狂,一个无拘无束的蛇妖,竟然开始读起佛经,其实他并不喜欢佛经,只是那样做会让他好受一些。”
“再后来,他彻底失去了自我,堕
了达摩的执念之中,他发下大宏愿,即便找不到三藏真经,也要将佛法弘扬于天下。”
太真突然问道:“对你们佛门而言,这不也是一件好事吗?”
三乐苦笑道:“
施主说笑了,摩诃继承了达摩的金身和执念,却并没有继承达摩的修养、学识、气度、胸襟以及悲天悯
的胸怀和
湛的佛法,如何能承下如此沉重的执念?”
“因此他才被称为邪佛,行事不择手段,已然堕
魔道。”
李道玄想起摩诃和其弟子的所作所为,不禁点
,的确,虽然他的目标是为了弘扬佛法,但所作所为,却早已严重背离了佛法。
当年佛祖为救一只被老鹰追捕的鸽子,不惜割
喂鹰,慈悲之心感动世
,而摩诃倒好,完全视
命如
芥,从突厥到长安,这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百姓被他的梵音蛊惑而死。
能发大宏愿者,必须要有与之匹配的内在修养和胸襟格局,如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菩萨。
若是空有通而无心
,那很快就会在重压之下迷失自我,走
极端。
“好在摩诃临死之前,终于放下了执念,才有了最后那四句,梵音九十载,痴梦作无边。今朝孑然去,婆娑数三千。”
三乐双手合十,轻轻一叹。
李道玄微微一怔,他想起了摩诃死前的最后一句话。
“三乐,我念了九十年佛经,到
来才发现,自己最喜欢的,还是当年那些柔软的淤泥。”
……
他心中有些唏嘘,摩诃这一生既幸运又不幸,幸运在他轻而易举地获得了一位佛门大能的金身和大部分修为,轻松踏
了阳境,成为天下有数的强者。
不幸在于伴随力量而生的执念,让他渐渐迷失了自我。
他想起摩诃在金身被三昧真火彻底炼化时露出的轻松和解脱之色,也许那一瞬间,是他这九十多年来,最轻松的一刻吧。
“大师,那你和摩诃又是怎样的关系,又为什么会是摩罗教的副教主?”
三乐似是回想起了那段尘封已久的岁月,他色复杂,道:“达摩死时,我便已是摩罗教的副教主,摩罗受了重伤,便将摩诃
给我来教导。”
李道玄暗自腹诽,难怪摩诃对三乐的感
如此复杂,还有一丝孺慕之
,看来在他心中,是把三乐当师父看的。
“阿弥陀佛,但摩罗不知道的是,贫僧当时其实有很多次想杀掉摩诃,好为我的挚友,菩提达摩报仇。”
“但每次我都下不了手,因为每当我看到摩诃,都仿佛看到了……同病相怜的自己。”
第399章 七
永夜,弥勒尊佛
三乐大师敞开心扉,席地而坐,
平静地给众
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曲折且离的故事。
在三百多年前的晋朝时期,天象骤然大变,曾出现过长达七
的永夜,
月星辰皆隐而不现,苍穹飘下血雨,各地道观佛寺中所供奉的像纷纷生出裂痕。
自那时起,佛便不再回应凡
的祈祷,那些曾有过记载,飞升天庭的
间修士,对自己的后世子孙也没有了回应。
甚至包括当时刚飞升不久的天师许逊。
漫天佛,仿佛突然失踪了一般。
因为佛消失,地府的秩序也随之崩塌,无数厉鬼逃到了
间,致使天下大
,才出现了臭名昭著的五胡
华。
后来
间的秩序慢慢恢复,但佛却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再没有了一丝回应。
不过世
不知道的是,还有极少数的个别佛,给自己在
间修建了陵墓,葬下了真身,只是魂灵已消失不见。
其中一个古佛的遗体就被葬在万丈海底,名为弥勒。
弥勒身为三世佛中的未来佛,地位尊崇,相当于佛祖的接班
,他的金身遗体处万丈海底而不朽,经岁月磨洗而不衰,竟渐渐诞生了一个新生的意志。
或者说,是遗体自动修行成
,诞生了生命。
这听起来十分荒谬,但花鸟虫鱼、山石
木皆能成
,弥勒佛的金身更是天下罕见的至宝,久而久之,诞生出意识也并不怪。
新生的弥勒浑浑噩噩,对世间的一切都懵懵懂懂,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他遇到了一个引路
,一个导师般的
。
那
名为摩罗,自称是天地之新佛,并创立摩罗教,任弥勒为副教主。
他为弥勒取了一个新名字,叫三戒,一戒众生之恨,二戒众生之贪,三戒众生之苦。
摩罗教导三戒修行,并传授自己对佛法的理解。
他认为,众生之苦海,皆由贪嗔怨恨所致,而这些无法靠他们自己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