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成为天下所有
信仰的唯一真佛,将那些信仰不纯粹的
全部剥离出去,就好像农
筛选出不适宜种植的谷种。
到了那时,在虔诚的信仰下,他的话便会被世
奉为金科玉律,他说要慈悲,世间便不会再有战争,他说要行善,世间便不会再有恶举。
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大乘佛法中“众生皆佛”的无上臻境,做到连昔
佛祖都没能做成的壮举。
当时还是一张白纸的三戒,很快就接受了摩罗的教导,担任副教主之职,但他毕竟是从弥勒金身中诞生的生命,本
纯善,赤子之心,在亲自阅读了大量佛经后,总觉得摩罗的理念有些问题。
于是他暂别摩罗,选择孤身一
游历天下,想亲自看一看这个
间。
这一路上的见闻,让三戒陷
了
的纠结和痛苦之中。
一方面,他发现这个世间确实像摩罗所说的那样,充斥着怨恨、杀戮、
戾、荒
等无数丑恶,天生的悲悯之心让他多次出手,想度化那些恶
,让他们放下屠刀。
但结果无一例外都失败了,恶
们总是冥顽不灵,回不了
,也放不下刀。
似乎这一切真如摩罗所说,靠他们自己永远都无法成“佛”,想要普度众生,就要有一位让所有
都虔诚跪拜的真佛。
但另一方面,三戒发现,这世间也有着许多令
感动和钦佩的美好。
有赤脚医生背着竹篓,冒着生命危险去爬山采药,救治穷苦百姓。
有自己都吃不饱肚子,却肯把一块饼掰成两半送给乞丐的少
。
有为了保家卫国而毅然从军的少年,他才十二岁,被沉重的盔甲几乎压得喘不过气来。
三戒非常惊讶地发现,这些
中的大多数,竟然大字都不识一个,更别说读过佛经了,他们中的许多
也并不信仰佛祖。
如果按摩罗的计划,这些不信仰他的
,无疑都是坏掉的谷种,需要被筛选淘汰,但他们却是如此的善良、坚韧,令
钦佩。
三戒第一次怀疑起摩罗的理念。
后来他继续游历,不知过了多少年,遇到了他
生中的第一个挚友,菩提达摩。
达摩自南天竺而来,两
相见恨晚,坐而论道七天七夜,之后更是结伴同行了许久,在这期间,三戒对佛法的理解越发
湛,并越来越质疑摩罗的理念。
不过摩罗曾教导他许久,在他心中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所以还并未决裂,直到一件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