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种举动,则俄政府亦不能严守中立,自当自由行动”,对袁世凯政府进行威胁,那彦图库伦之行从而中止。科布多失守后,伊犁、新疆援军相继抵达阿尔泰,分扎察罕通古等地,与当地原有军队合计共七、八千
,准备收复科布多。俄使再次要求中国不得进兵,袁世凯政府屈服于沙俄的压力,命令阿尔泰援军停止前进。沙俄在外蒙问题上,多次粗
预中国行使主权,公然
露它是外蒙“独立”这出丑剧的导演,把所谓“调停
”的假面具撕得
碎。沙俄不满足于导演外蒙和呼伦贝尔的“独立”,时刻窥伺内蒙与新疆。按照沙皇政府的意图,也要以明确的方式把这些地方纳
它的势力范围,因此必须在列强之间取得妥协。俄国不待清政府答复它提出的“调停”条件,于1912年1月11
,突然发布一份外蒙问题的公报,宣称:蒙古
在库伦宣告独立,请求俄国支持。俄国政府希望蒙古
同清政府妥协,订立条约。中蒙都委托俄政府居中调解,俄已表示接受,条件是中国不在蒙古驻兵、移民和设置行政机构。中国在蒙古的一切措施必须征得俄国同意。俄国不能无视事实上业已成立的蒙古政府。倘若蒙古脱离中国,俄政府不得不与蒙古政府建立关系,等等。这份公报通篇使用“蒙古”字样,而不用“外蒙”,其用意显然在试探列强特别是
本的态度,如果它们不提异议,就可据以为各国都默认俄国对包括内蒙在内的全部蒙古地区,具有“特殊关系”。
本外务大臣内田康哉在1月上旬曾致电驻俄大使本野一郎,认为必须划定
、俄在内蒙的势力范围;他看到俄国的公报,立即觉察其别有
刻用心,认为正好乘机质问俄国,并提出划定内蒙各自势力范围问题。16
,
本政府为此举行专门会议,采纳了内田的建议,命本野一郎向俄外部递
备忘录,对“蒙古”一词的确切涵义提出严厉质问。当时
本已是远东
号军事强国,俄国对华侵略仰仗
本的支持,两国关系处于既有勾结又有斗争,而以勾结为主的局面。
本气势汹汹,沙查诺夫见其诡计已被识
,赶紧声明公报中的“蒙古”一词专指外蒙,“俄国政府绝无违反
俄协的原则而另行活动之意”。斯托雷平对
本正式提出两国划定在内蒙的势力范围,表示“欣然允诺”。1月24
,本野将
本政府拟定的瓜分内蒙的具体方案递
沙查诺夫,经过历时半年的
涉以后,达成协议。第一次
俄密约
本已承认俄国在外蒙享有“特殊利益”,第三次
俄密约,双方又就瓜分内蒙达成了协议,这就意味着
本对俄国在公报中申明的所谓调停中蒙的各项条件,以及调停失败后俄国将要与外蒙直接建立关系等内容不加反对。英国是对俄国在中国北部与西部扩张势力极感关切的另一个帝国主义,在1907年谈判《英俄协定》时,英国不肯无代价地承认俄国在外蒙、新疆等地享有特殊利益,极力反对把它们列
议事
程,结果仅就波斯、阿富汗、西藏达成了一揽子
易,并在《西藏专条》内互相承担一些限制
条款。辛亥革命发生,局面变化了,俄国制造外蒙“独立”步步得逞,又借
保护新疆领事馆,在喀什、伊犁等地大量增兵;英国
感失策,又无力扭转外蒙、新疆的局势,为了使自己对中国的侵略扩张不落在俄国的后面,认为必须取消《西藏专条》中那些对它不利的限制
条款,以承认俄国在外蒙、新疆的地位换取沙俄同意对《西藏专条》的修改。1912年9月,俄国外
大臣沙查诺夫访问伦敦,双方就波斯、蒙古与西藏问题进行商谈。英国外
大臣格雷提出,英国“希望维护在中国宗主权之下的西藏自治”,并准备派一名代表去拉萨,他探问俄国是否有意放宽《英俄协定·西藏专条》中的限制
条款。沙查诺夫回答,他听到这些话思想上是有准备的,但是他要替俄国要求一些报酬,蒙古在英俄协定之外,他“不能把它看做是西藏的对等物”。意思很清楚,俄国不打算以它在外蒙目前已取得的利益与英国准备在西藏得到的利益相
换。随后,沙查诺夫在与英国印度事务大臣克鲁伊(Crewe)的谈话中明白透露他的意图,俄国所指望的
换条件在阿富汗。换言之,必须在《阿富汗专条》和《西藏专条》上互相做出让步,才能修改《英俄协定》。沙查诺夫又向克鲁伊表示“愿意明白宣布俄国无意接管中国土耳其斯坦(即新疆)的管辖权”;“在中国新疆的任何部分将不会发生俄国事先不通知英国而采取行动的问题”。这样也就打
了英国想以默认俄国在新疆的侵略扩张换取修改《英俄协定》的设想。沙查诺夫在伦敦期间,将俄国在外蒙扩张势力的方案,以及准备派遣廓索维慈前往库伦与外蒙直接订约的计划,
通知格雷。至于西藏,克鲁伊归纳沙查诺夫的意思说:“只要做得秘密,我们在西藏
什么都没有关系,但他不能面对我们的约文(指《西藏专条》)作任何改动”。英、俄双方就这样地达成暧昧的妥协。沙俄帝国主义原想利用辛亥革命的机会,取得其他列强的同意,将中国内蒙古以西广大地区作为它的势力范围。它虽然很容易地取得了法国的支持,但在对
涉中碰了壁,
本反对将新疆等地归
俄国势力范围,俄国看到中国新疆内部的局势也与外蒙很不相同,只得暂时把手缩回。在英俄